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李安是华人导演在世界舞台上的一面旗帜,他在我心中是有光环的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单看荣誉,他是唯一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华人,而且拿了两次(断背山与少年Pi)。中国名导演有奥斯卡情节,陈凯歌、张艺谋、吴宇森都曾想在好莱坞立足,轮番冲锋铩羽而归,只有儒雅的李安站稳了脚跟。

欧洲的三大电影节除了戛纳金棕榈他都得过。其中两次柏林金熊(喜宴、理智与情感),两次威尼斯金狮(色戒、断背山),其他奖项更是不计其数。

这是成长背景、机遇与个人才情的综合体现,说他是华人导演第一人,应该没人会反对吧。

前几天看文牧野的访问,他说李安是灯塔。除了是无数人的榜样,安叔自己也追星,曾经去瑞典拜访暮年的伯格曼,抱着他大哭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次年伯格曼去世,李安当时正在忙《色戒》的后期,听到死讯后悲痛欲绝几度停工。

这么至情至性,同时又有佳作无数的安叔,怎能不让人喜爱呢?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《父亲三部曲》确立了李安在华语影坛的地位,《卧虎藏龙》让他走向世界,但这部电影对西方观众来说更多是猎奇,国师的《英雄》也达到过这一层。

让他真正打入好莱坞主流的,一是《冰风暴》,二是《断背山》,第一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时,好莱坞完全接纳了安叔,后来的《少年Pi》是水到渠成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陈凯歌也曾拍过一部西语片《温柔地杀我》,想冲一冲,但严重水土不服,李安却神奇地用东方思维驾驭了西方套路,我会惊讶于他怎么做到的。

在我心中安叔此前没有败笔,哪怕是2016年票房极为惨淡的《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》,还是能看出李安式的细腻。

我当时是专程到上海影城去看的120帧版本,其实看完后有点懵,感觉在看超高清电视,回头又看了一遍常规版,还是很喜欢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可能是觉得重复自己没什么意思,从《少年Pi》开始安叔就从儒雅的文艺片导演变身技术先锋,他看上了120帧技术。

现代电影工业是建立在24帧每秒的基础上,靠着人眼的“视觉暂留”机制让观众看到流畅画面,120帧等于是提升到原来的5倍。

我看120帧的感觉就像是在荧幕上掏了个大窟窿,窟窿里就是故事现场,由于太流畅太清晰,反而不像是在看电影了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几年前流行一种滤镜App,把照片处理成胶片的效果,一下变得高大上,电影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它的“不真实”,现实生活有太多的琐碎,镜头就是个过滤器,导演告诉你该看哪儿以及看到什么。

《比利林恩》是120帧第一次实践,本想引领业界风潮,但可以说一点儿水花也没溅起来,没什么导演跟进,观众反响也很一般。其实这样反而提升了观影门槛,整个北美没几家影院可以播4K+3D+120帧格式,中国内地能播的也不过20几家(主要是华夏的CINITY系统)。

这次《双子杀手》继续沿用120帧,安叔也真是够执着的。

北美比内地早上映一周,首波口碑出来后心凉了半截,IMDB才拿到了5.7分….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不过作为安叔的脑残粉,扑也得知道具体咋扑的,这张票省不了。我对这个技术本身并不狂热,青岛也没有能播120帧+4K的影院,所以选择了60帧+杜比。

撇开技术元素,这次的《双子杀手》我看完确实有些失望,头一回觉得安叔拍了部无聊的电影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这故事在预告片里已经全剧透完了,下面我就毫无顾忌的聊了。

《双子杀手》的剧本早在20多年前就写好了,但因为当时的CG技术不成熟就一直停着,“流浪”多年辗转到李安手上,这种“两个自己”的克隆题材放到20多年前还挺新鲜,但现在已经是老梗,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《环形杀手》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除了120帧,这次加上了史皇分饰相差30年的自己,难度更大,操作上如果是独戏就史皇亲自上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如果同时入镜用替身(中间那个)先拍,然后后期换脸上去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换完的效果是这样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我找了张史皇二十四岁时的剧照,大家对比下,挺像,但细微处还是能感觉假,特别是大平光的时候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李安是出了名的会讲故事,但这次的故事实在是太老套,一眼看到瓶底,没有任何一个情节转折有Surprise。

51岁的国情局特工亨利刚干完了生涯最后一票,在两公里外准确的射中了高铁上的目标,由于觉得自己杀人太多,良心备受煎熬,于是打算退休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但他偶然得知杀掉的人并不是**,有人故意把信息篡改了,于是他展开调查,牵扯出一个叫“双子”(Gemini)的军事组织,过程中碰到了年轻的女特工丹尼,同时针对二人的追杀开始了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前面的都是小喽啰,直到一个黑衣杀手出现,亨利发现他酷似年轻时的自己,电影中至少出现了5次“镜子”元素,暗示着双子主题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摩托车遭遇战拍的非常精彩,在高帧数下动作戏有种奇妙代入感,明明人物运动都很快,但视觉上却显得慢了些。我印象里有两个很长的镜头,技术上应该很难拍,可说是全片最**的一段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应该说前40分钟还是很吸引人的,但当双子组织的大boss出现后,故事就开始变得无聊。

我觉得这整个的故事框架是不成立的。

大boss拿亨利的基因去克隆出了个年轻人,Boss的说法是年轻人比较好控制,而真人杀人如麻后容易得PTSD,还要心理关怀,特别麻烦。

但他造出的这个年轻人,并不是个单纯的杀人机器,反而把他当亲儿子养,危机时刻他通知小亨利赶紧跑,说明二人还是有感情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那Boss为啥非得让小亨利去刺杀本尊呢?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交代的非常不清楚,如此操作极有风险,让他不知道自己是克隆的不是更好控制么?非得与中年亨利见面,这不摆明了被策反么…..

他们俩第一次对话算是影片的小**,老亨利把自己的心路简历念了一遍,然后小亨利就被感化了,他们俩的挣扎我没看到,也忒容易了点。

而且两个人虽然基因相同,但成长环境并不一样,后天塑造了人的社会性,但二人完全一样(怕水、对蜜蜂过敏等),那还有什么内心冲突可言?“自己与自己对话“的意涵也并不清晰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李安很擅长讲述父子纠葛,这次是有两对“假父子”,大小亨利以及Boss与小亨利,但两段感觉都没做好,特别是反派那边,我没明白Boss的心理动机是啥,缺爱想再造个儿子?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后面那个大杀四方的小小亨利,才更像个杀人机器,老亨利的感化对象如果是他,我觉得还更有戏一点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现在回想一下,故事的框架太简单,想退休—>发现年轻自己—>感化—>一起打怪结束,我怀念《冰风暴》里虽然不是动刀动枪,却危机四伏的人物关系。

我以为到最后还会有个反转,比如老亨利其实也是个克隆人,也是从年轻态走过来的,但这样就存在一个记忆留存问题,虽然也老套,但总比现在一眼望到底要曲折些啊!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我不是个技术流观众,一切走感觉。其实我不太在乎电影是用什么设备拍出来的,即使是家庭录像画质的作品,故事讲得有趣我也照单收,你看忻钰坤的《心迷宫》画面整的跟《法治进行时》一样,但照样是部牛逼电影。

《双子杀手》的拍摄无疑是艰难的,安叔这么大年纪还能不断跳出舒适区挑战新领域值得敬佩,但未必“难”就是好,大道至简,我听说不少数学家都不会做奥数题。

我一直认为电影最核心的东西是铺陈故事、传递情感,而不是堆技术参数。

头一回觉得李安拍了部无聊的电影

但还是那句话:我对李安永远有期待,勇于突破敢于尝试的人,永远值得尊敬。

不过安叔,咱该拍部华语电影了吧。

十年了,我等的头都要秃了。

来源:电影最TOP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

    暂无评论内容